中新网评:扶人反被讹,对讹人者要有实质性处罚
中新网北京9月30日电(记者 查志远)据媒体报道,中新湖南尹先生近日带儿子去医院看病,网评路遇一位推车老人摔倒,扶人反被罚他毫不犹豫上前扶车相助。讹对讹人 这本应是实质一幅温暖的画面,却成了他长达十余天的性处噩梦。 事发后,中新老人家属一口咬定尹先生是网评肇事者,要求赔偿3万元,扶人反被罚并威胁要追究其刑事责任。讹对讹人尽管尹先生百般解释自己只是实质好心帮忙,但事发地点处于监控盲区的性处事实让他的辩解显得无力。 为证明清白,中新尹先生精神恍惚地奔波了十余天,网评最终在一处隐蔽角落找到了监控录像,扶人反被罚证实了他的电动车与老人的自行车从未发生接触。
真相大白后,老人家属看完证据,扔下一句“对不起”便走人了。
这句缺乏分量的道歉,不仅无法抚平尹先生十余天来所承受的精神煎熬、经济损失与名誉损害,更像一记重锤,敲响了社会信任危机的警钟。
“助人反被讹”已经成了社会痛点。当清白需要好人付出巨大代价去自证,下一次路遇危难,谁还敢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?
尹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。2025年2月,山东省临沂市一名老人骑车摔倒,王先生上前搀扶后反遭老人家属诬陷。
“扶人反遭讹”的戏码屡屡上演,其恶劣影响远超个案本身。它无形中在社会中植入了一种“戒备性冷漠”,不是人心变冷了,而是好人被伤害怕了。
从法律层面看,《民法典》第一百八十四条明确规定,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,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。
这意味着,就算扶老人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,只要是出于好心自愿帮忙,如果没有构成明显的“疏忽大意”,哪怕有意外也不用担责。也有律师表示,法律不会苛求主动实施帮助的人。但是一般意义的注意义务,确实没有客观标准。
现实是,讹诈行为的违法成本过低。多数类似案件止于口头道歉,鲜有实质处罚。
“为众人抱薪者,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。”整治扶老人反被讹的现象,不能靠道德说教,得用法治立规矩。要拔高违法成本,让讹人者付出代价。
对于讹诈他人的行为,必须依法予以严惩。轻则处以治安拘留与罚款,重则应以敲诈勒索罪追究其刑事责任。
唯有让讹诈者付出应有的代价,才能让下一个“尹先生”在出手相助时,能够心安理得,而无后顾之忧。(完)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陈艺文/林珊夺冠!广东跳水队收获第5金
- 苏丹民航局宣布延长领空关闭时间至6月15日
- 今起对菲律宾生效 RCEP协定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
- 世界气象大会确认落实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为首要战略
- 年轻人消费回归理性 “双11”如何接招
- 埃及总统同卡塔尔埃米尔通电话商讨苏丹局势
- 天津爆炸致3死多伤!嫌犯利用烟花爆竹作案
- 英国零售店商品价格飙升 达18年来最大增幅
- 委内瑞拉获强援,俄制武器挑起防空大梁
- 广州工业机器人“指挥官”在黄埔上演巅峰对决
- 百吨冻猪肚牛肉臭味扑鼻!江门两人涉嫌走私被抓,案值千万
- 六大行创十年来最好业绩
- 天津企业签下1.1亿美元订单 “智能工厂2.0”项目同步落地
- “佛山一男子街边遗弃女儿?”官方回应:并非遗弃,已被家属接回
- 他花5万买12箱“高仿”,到货后发现“酒太假”……民警到茅台镇端了制假窝点
- 大叔地铁上呵斥女生强制要求让座 声称自己有残疾证惹众怒
- 汽车之家发布2025年Q3财报:AI与O2O双轮驱动 生态布局加速落地
- 跳桥救人的外卖小哥感动全网!最新后续→
- 广东进入手足口病高发期 6个月以下儿童要特别注意
- 广东又开始“下芒果”了!但切记只能看不能吃
- 搜索
-
- 友情链接
-